随着林区转型的不断深入,林区居民的多种经营模式也在不断地变化。近日,记者来到以黑蜂产业著称的黑龙江省迎春林业局,采访了深山里的养蜂人。
距离齐传军蜂场数公里外就又有一处养蜂场。
东北的初夏时节,养蜂人就开始整理蜂箱了,55岁的齐传军是这片林区的养蜂人之一。每年春暖花开时,便是蜜蜂们忙碌的时节,也是老齐一年最忙的时候。
齐传军养蜂还要从1997年说起。1997年的一场病在老齐的记忆里永远无法被抹去。当时的他还是林区的伐木工人,从18岁入行到病魔来袭,齐传军一直从事这份工作。“我师傅是当时连长给我选的,不到50岁,在师傅的眼里我比较有‘眼力见儿’……”两年后,这个既有干劲儿又有“眼力见儿”的年轻人成为“锯长”。“那时,我师傅一个月能挣40多元钱,我能挣30多元”,老齐开心地对记者说。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场大病将昔日“锯长”变成了“废人”,一家四口的幸福小日子也被打乱。老齐回忆说:“刚得病的时候,总是发烧,自己一直以为只是感了风寒,就当感冒来治,直到后来去了市区的医院才被告知是患了脑炎。”不幸的是,齐传军患病后几乎瘫痪,肌肉出现严重萎缩,再也不能从事伐木工作了。
齐传军不甘心就这样被病魔打垮,他要探寻新的生活方式来寻求人生的价值。老齐考虑到,迎春林业局具有养蜂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当地居民一直就有养蜂的传统, 1993年齐传军得病前曾经养了4、5箱的蜜蜂,有些经验。老齐考虑到自己手脚不利索,不能干重体力活,也不方便外出打工,最后决定养蜂。
“养蜂也需要成本,可当时我们没有钱!”,这可愁坏了齐传军。就在一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林场决定借给老齐一笔钱,支持他养黑蜂。
老齐一开始买了20箱蜜蜂,还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专业的养蜂员,学到了专业的养蜂技能。就这样,齐传军成了当地第一批成规模的养蜂人。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在养蜂过程中,蜜蜂的蛰咬竟治好了他的肌肉萎缩。“可能蜂毒是我这病的天然克星吧”老齐乐呵呵地说。
事实上,老齐的养蜂事业离不开林场的支持。20多箱的蜜蜂买到手,老齐精心照顾再加上伊春良好的自然条件,养蜂规模越来越大,蜂蜜的产量越来越多。这么多蜂蜜指着老齐自己零售显然很困难。
2011年,林区提出变“采山”为“种山”、实施农林一体化经营的发展战略,以发达的绿色经济保证森林资源的休养生息,实现林区可持续发展。有了政策支持,场里办起了蜂产品加工厂,老齐的蜂蜜有了销路。老齐用卖蜂蜜和蜂胶的钱投入到蜜蜂的培养中去,几年下来,原来的20箱蜜蜂已发展成125箱,现在老齐一家的收入稳定,去年一年的纯收入已达11万余元。
现在,老齐还通过向附近村民出售幼蜂和无偿提供技术援助带动了林场上数十户人家共同致富,一起享受绿色经济带来的福利。
在记者临走时,齐传军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他的大儿子也开始养蜂了,父子俩分别买了第二辆车,2014年年底,他们还要到迎春林业局场址买新楼,冬天林场冷了,就到场区楼里住。今年,他还要把黑蜂从125箱扩大到200箱。
从放蜂到收整,日复一日的辛劳换来年末十多万元的净收入。老齐“甜蜜”的养蜂事业如今让他开上皮卡,畅想百平方米的“豪宅”!
据了解,目前,“中国黑蜂之乡”迎春林业局的小黑蜂已经做成了大产业,年产蜜1500吨,实现销售收入9000万元,产品已经远销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责任编辑:沙雅县远程教育管理中心]
|